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奉府发

奉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83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关乎国计民生、责任重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赣府发〔202223号)宜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宜府发〔202310号)精神,加快推进奉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2025年,气象深度融入高水平一体化推进“富裕文明、美丽幸福、诚信清廉”奉新建设,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现代气象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更加完善,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等各领域,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奉新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暴雨、强对流天气等高影响天气的实验研究。推动现有气象相关技术领域县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积极争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行业科技力量的支持,围绕气象发展需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统筹和优化科技资源,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强化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激励政策,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二)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基础能力。持续优化气象站网布局,建立政府主导气象部门牵头,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能源、旅游等相关部门参与气象设施科学布局及管理机制,推进观测站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新型探测手段,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一体化水平,逐步形成1”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气象服务业务,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基于场景、行业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能力,发展智能研判、自动制作、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促进气象服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完善各部门对气象相关数据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气象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保障气象数据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提高气象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灾防体系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以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实施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持续完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强化极端天气防灾避险,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重点提升暴雨、干旱、高温、雷电、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监管防治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编制印发公众、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党政领导、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教育培训体系。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范,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提升全网发布时效。

(四)深化气象+”赋能行动,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探索建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认证一批气候好产品。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加强天气指数在农业巨灾保险中的应用。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水域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能源安全气象保障,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推进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与暴雨雨型研究,提升城市内涝风险防御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作业队伍建设和新型技术装备应用,深入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播雨行动。

(五)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保障。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分级分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清单目录,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充分利用本地主公共媒体拓宽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纳入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大型文体活动、重大赛事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将气象服务全面接入城市数据大脑,提升城市居家生活、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

(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双碳引领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气象服务。建设奉新温室气体监测站,为科学评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成效与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城市规划、重点发展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探索建立气候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发展气候+”全域旅游业态。

(七)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强化地方气象机构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培育一批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建立健全气象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推动气象人才享受所在地人才生活服务保障政策。优化岗位设置,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夯实气象人才基础。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八)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切实增强气象治理效能。推进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设施、气象探测环境、气象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等领域的法规建设。加强气象依法行政,落实气象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综合执法检查体系。落实地方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有关政策,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保障气象改革与发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